1. 为适应期刊编辑出版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专业论文一般要求包括如下部分:文题、著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外文摘要及关键词,如有图版则需附上图版说明。来稿要求观点明确、文字精练、用语确切、资料及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稿一般不超过2万字(含图表),图版不超过2幅。鼓励增加英文摘要篇幅,全英文稿件不超过A4纸10页,需附中文的文题、著者及单位、摘要和关键词。简讯、短评、通讯、报道等类短文不超过2000字。
文字、符号要规范、合法,文中量和单位必须符合法定计量单位的要求,外文字母、符号等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脚注置于同页稿纸的下眉边。
图、表必须在文稿中留有位置,并标明中英文图题、表题,图表宽度为8cm或17cm。插图须打印在白纸上,要求墨色黑、线条均匀、色调均一,用线段比例尺而不用数字比例尺,图内文字一般用小5号或6号。复杂表格将作图件处理。图版的实用面积为17cm×23.5cm(23—24cm亦可)。
2. 为保护著者知识产权,在论文中引用前人成果时,必须注明出处。
3. 本刊编辑流程已基本网络化,且采用电脑排版。投稿时请著者同时发送文稿的电子文本和独立命名的图形文件,文稿、图件则均需寄发打印稿两份。可以接受的电子文本格式包括doc、rtf,图件格式包括tif、cdr,tif格式图件分辨率不低于600dpi; 复杂的表格等同于图件。
4. 来稿务必写明著者单位全称及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小灵通、手机)、E-mail,以便随时联系。所有来稿须经有关专家及编辑委员会审查,然后决定录用与否。因此,著者在向本刊编辑部(不包括私人)寄发稿件之日起的6个月内,如未收到退稿或其他通知,即表明本刊已予接受,将择时刊出。在这期间,务请著者勿将同样的或类似的稿件再投其他刊物,造成一稿两投或一稿多投;如对稿件刊出时间有特别要求,来稿时请说明理由,本刊将酌情处理。
5. 文稿一经刊出,一次性酌付稿酬(略低于国家规定)、赠刊1本及论文抽印本20份,邮局汇寄,请注意查收。本刊所支付的稿酬已包含刊物光盘版、网络版的报酬,本刊电子版不再另付酬金。著者对此如有不同意见,请尽早说明或另行处理。
6. 稿件的具体格式要求请参看本刊的“著者须知”。来稿在论文格式、图表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等方面不符合本刊发表要求时,编辑部将退回著者修改补充,至符合要求后才作为稿件接受,进入审稿流程,决定是否采纳。为保证期刊的特色,本刊郑重声明此点,务请著者注意和协助。
7. 其他未明事宜,或著者有特殊要求,尽可向本刊提出,编辑部将妥加处理。
地层学杂志著者须知
《地层学杂志》除刊载原创学术论文外,其他常设栏目有:
前沿评述(主要发表国内外专家撰写的地层学前沿领域的专稿);
研究简讯(扼要或初步报道新的研究成果);
学术讨论(结合自己的资料或研究成果对某一问题提出看法或展开讨论);
国际动态(介绍国际动向或国际会议的情况);
青年论坛(主要发表青年地层工作者或研究生的论作);
评论与应答(就某一问题不同的观点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书刊评论(介绍某一专著或论文或加以评述);
消息报道等。
各位著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撰写论文。
为适应期刊编辑出版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专业论文具体格式要求如下:
文题 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点,最易引起读者注目,要简单明了、准确概括文稿主题,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
著者 题名下方列出全部著者姓名。多著者时,分别按单位用1、2、3……序号在著者姓名后右上角标注。多著者的执笔人需标注于文稿首页脚注处,首页脚注内要附上第一著者简介(若执笔人或通讯著者非第一著者,也需标注执笔人或通讯著者的简介),包括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及E-mail地址。
著者单位 须标明所有著者工作单位的全称,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多著者时用1、2、3……序号按单位依次列出。外籍著者须注明国别。
摘要 论文都应有摘要,读者常常根据它来决定是否阅读该论文。要求用第三人称来扼要简述论文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200—400字。叙述中不要泛泛而谈,如“取得了新进展”等等,要说出实质性内容和具体的进展和新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得引用图、表的序号,一般不引用参考文献。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做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文章标注5—8个。
中图法分类号 依照《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根据文稿的内容给出相应的编号,如寒武纪地层为P534.41。此分类号由编辑部编排。
文献标识码 如专业论文为A。此标识码由编辑部编排。
文章编号 如0253-4959(2006)02-0097-06,前面的0253-4959是我刊的国际刊号,括号内为出版年份,括号后为期号,期号后的数字代表文章首页的页码,最后一个数字代表文章的页数,根据这一编号可以很容易检索到您的论文。此编号也由编辑部编排。
项目或基金 在首页脚注处注明论文获得的有关资助、所属项目或基金项目及其编号。有关部门要考核各个期刊受基金资助论文在刊出论文中所占的百分比,因此务请著者配合,加上这一内容。
正文 包含引言、核心内容及结论。引言部分不编序号和标题;正文中的一级标题使用中文数字(一、二、三、……),标题用黑体字表示,二、三级标题用黑体阿拉伯数字表示,分别为1、2、3、……和1.1、1.2、1.3、……。例如:三、生物地层研究的进展 4 其他门类化石 4.1 腕足类…… 标题之外,如再划分层次,用1)、2)、3)等表示。
严格规范使用科技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外语化非专业性语言;使用规范汉字,不用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体字,准确使用标点符号;在应该使用阿拉伯数字、量和单位的国际符号时必须使用之,如用8m不用8米。
论文中引用前人研究成果时,在被引用的著者姓名之后,紧接着用圆括号标注文献出版年份,如王鸿桢(2001)。如在论文中只引成果内容未引出著者,则在该内容后用圆括号标注著者姓名和出版年份,以“,”分开。引用相同著者同一年出版的多篇文献时,在出版年后分别用小写a,b,c……区分。引用文献的著者不超过两人时著者须全部列出,中文著者以“、”分开,西文著者以“&”相连,如曹瑞骥、薛耀松(1985)或Simon & Stolz(1987)。著者两人以上只标注第一著者,后加“等”或“et al.”。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都应在文后著录或以脚注标注。
引用测试数据时要注明测试者、方法、仪器设备的名称、实验条件、精度、误差范围和测试时间。
建议正文内地层剖面尽量采用地层柱状图形式表示,柱状图中只包含必要内容,形式不拘。
插图 插图的内容须与文字一致,主题突出,图面简洁、结构合理、花纹清晰、粗细疏密合适。一般采用黑白两色,不用灰度图。要求用计算机绘制(最好用CorelDraw绘制)。图宽要求17cm或8cm,图中的文字采用小5号或6号宋体字,切勿过大或过小。图内采用线段比例尺,不用数字比例尺。方框图例后尽量直接加标注(即不采用先在方框图例后标注阿拉伯数字,而后再把有关内容标注到相应的阿拉伯数字中去),如在某方框后直接标注“页岩“,而不是标“1”,而后再标“1. 页岩”。图题和图注不宜过长,读者明了即可。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带国界线的地图,以便减少送审的手续。
表格 尽量采用三线表,表中的文字用6号宋体。
致谢 语言须恰当、简短。如果审稿人愿公开审稿,论文著者应予以感谢。
参考文献 我刊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参考文献排序按先中文(包括日文汉字)(按第一著者姓氏汉语拼音为序排列),后西文、俄文、其他文字(按字母排序)。为保障每一著者的著作权益,著者须全部列出。在西文文献中,外国著者的名只列首字母并大写,省略缩写点;中国著者须列全姓名,不缩写,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如Zhang Xi-an。期刊或专著名尽量列全名,不要缩写。
各类文献的著录格式为:
连续出版物 著者. 出版年. 题名(篇名). 刊名(西文用全称不缩写)或出版物名,卷(期号):起止页码 如:
王鸿祯. 1989. 地层学的分类本体系和分支学科. 地质论评,35(3):271-276
Liu Dong-sheng,An Zhi-sheng,Yuan Bao-yin & Han Jia-mao. 1985. The loess-paleosol sequence in China and climatic history. Episodes,8 (1):21-28
Heller F & Liu Dong-sheng. 1982. Magnetostratigraphical dating of loess deposits in China. Nature,300(5891):431-433
专著 著者. 出版年. 书名. 版本(第一版不注). 出版地:出版者. 参阅部分的起止页码或全书页码1-××× 如:
陈茅南. 1988. 泥河湾层的研究. 北京:海洋出版社. 40-145
Schwarzacher W. 1993. Cyclostratigraphy and the Milankovitch theory. Amsterdam:Elsevier. 1-382
译著 著者. 译者. 译本出版年. 书名. 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 参阅部分的起止页码或全书页码1-××× 或 著者. 出版年. 书名. 版本. 译者. 译本出版年. 译本名. 出版地:出版者. 参阅部分的起止页码或全书页码1-××× 如:
R. 汤普森,F. 奥尔德费尔德著. 严尧基等译. 1995. 环境磁学. 北京:地质出版社. 25-36
Salvador A ed. 1992. International stratigraphic guide: A guide to 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terminology,and procedure(second edition). 金玉玕,戎嘉余等译. 2000. 国际地层指南:地层分类、术语和程序. 北京:地质出版社. 1-171
论文集析出文献 著者. 出版年. 篇名. 见(或In):编者(须全部列出)(ed或eds).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 起止页码 如:
张文堂,朱兆玲. 2000. 寒武系. 见: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编. 中国地层研究二十年(1979—1999).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3-22
Wang Hong-zhen. 1986. Geotectonic development of China. Pt. Ⅳ. In:Yang Zun-yi,Cheng Yu-qi & Wang Hong-zhen eds. The geology of China. Oxford:Clarendon Press. 235-275
参考文献表中列出的一般应限于著者直接参阅过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私人信件或谈话可紧跟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
非正式出版的报告、资料、文章、论文等均以脚注形式标注,标注格式为:著者. 写作年. 题名. 单位及非正式出版物名. 参阅页码 如:
青海省地质局区测队. 1970. 1/100万《温泉幅》(Ⅰ-49)区域地质测量报告(第一分册). 24-32
学位论文以脚注形式标注,标注格式为:著者. 写作年. 题名[学位论文]. 保存地点:保存单位. 如:
刘 疆. 1991. 贵州贞丰县姚家湾、干龙洞卡尼期牙形石研究[硕士论文]. 北京:北京大学地质系.
外文摘要 摘要(Abstract or Summary)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鼓励增加英文摘要的篇幅,以利国际交流。英文题名(Title)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著者(Author(s))应与中文对应,中国人名的拼写应采用《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的有关规定,人名姓前名后分写,姓全部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名字中间加连字符;单位地址(Institutional address)应与中文对应;关键词(Key words)一般应与中文关键词对应。
图版说明 若有图版则必须提供图版说明。图版要求使用照片的原件而不用复印件,电子文档(tif格式分辨率应在600dpi以上)亦可以接受。
附录 如重要地层剖面的文字描述,支持论文结论的重要原始数据等。若有多个附录,序号用大写A、B、C……系列排序。